上海探索高校新时代思政教育金字塔形课程群体系 “中国系列”课程覆盖全市高校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记者 徐瑞哲 李蕾
3月16日,在东华大学锦绣会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盼红老师带来一堂“热气腾腾”的思政公开课,把沙伊两国在京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这件最新国际大事搬上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的观点: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
伴随课程展示活动,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区(松江区)、重点试验高校(东华大学)启动推进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4周年以来,上海正通过探索实践,逐步打造“新思想概论课+专论课+个论课+中国系列课程”金字塔形课程群体系。
金课形成矩阵
3月14日下午,上海高校“开学第一堂思政课”集体备课。次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面向全校400余名本科生代表开讲第一课。从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援鄂抗疫的先进事迹到去年师生同心保卫校园的感人故事,季光教授回溯过去3年说,“在疫情大考中,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在上海海事大学,陈宇里教授团队的思政金课《中国航海史》成为校园“网红课”。特别是他们在抖音平台上现场直播的教学船授课,得到了全社会关注,浏览量超过了千万。授课团队中,不仅有8名校内教师,还有5名船长和轮机长,包括中国航运界十大杰出女性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以及驾驶“雪龙”号参加国家极地科考活动的实践者。
目前,“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已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开设成熟课程100余门,每校至少开设一门,一校一特色。其中,东华大学“锦绣中国”、华东师大“中国智慧”、上海体育学院“国乒荣耀”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良师领军雁阵
下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李国娟老师计划到上海杉达学院,开办一场主题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上海的实践》的专题讲座。这次讲座是上海杉达学院游昀之工作室以“人民城市·上海”主题大思政课建设为题,通过课程、实践打造的“立体环绕式”大思政课之一。
去年开始的这一系列讲座受到了同学们欢迎。“教授多维度、多角度地带领我们观察上海,让我们更深刻领悟到,在上海离乡求学、打拼的身影是十分常见的。”杉达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学生王馨尧说,“这样的讲座能让更多人更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更快地建立归属感,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民城市’的含义。”按计划,“人民城市·上海”系列讲座今年将开十讲,几乎每月一讲。
游昀之等名师工作室,是上海良师雁阵的领头雁。上海遴选了25位优秀思政课教师担任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上海思政课教师的“名师孵化器”“青教蓄水池”。
目前,在复旦大学李冉工作室、上海交通大学施索华工作室、华东师范大学王建新工作室3个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领衔下,上海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形成雁群效应,呈现“3+25+N”的量级增长。同时,名师工作室覆盖本科专科、公办民办各类高校,在各校思政课教师群体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更多思政课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全链条一体化
撕不烂的芳纶纸,烧不断的碳纤维线,助力天宫、北斗、嫦娥飞天的星载天线金属网……这些都让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四年级小学生黄俊乔赞叹。这学期,在东华大学哥哥姐姐带领和讲解下,他和小伙伴走进了东华大学科技馆、校史馆,来了一趟科技之旅、大学之旅。
大手牵小手,近年来东华大学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东华附校中小学生送去了240余堂红色文化主题思政课和20多讲“童心向党·师说百年”红色精神系列音频党课;还依托纺织学院将传统扎染技艺带到中小学课外科普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技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则把从祖国各地采集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搬”到了附校经纬展厅,打造“校园特色博物馆”……
不仅“大小东华”牵手,思政教育合作还从东华附校教育集团辐射到更广区域、更多学校。在与松江二中结对中,学校依托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先进纤维与低维材料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指导中学生摘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国内首个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年度报告,《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系列丛书在沪出版,形成了小、初、高、大学“启蒙—体验—常识—理论”的全链条教学模式,以螺旋式课程设计让新思想入耳入脑更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