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理解,《灌篮高手》电影版就该加入新视角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谁也没有想到电影版《灌篮高手》会是这样的开局,让习惯了电视版本的观众意想不到。
这其实是漫画原著作者井上雄彦的特意为之,因为他要展现这些年来的所有心得,这就决定了电影版《灌篮高手》从一开始就注定有所不同。
从1993年电视剧版开始,《灌篮高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电影版却让我们等了太久,如今30年过去,除了场上的篮球少年没有变,漫画作者以及当年那些观众们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是保持原汁原味,还是加入新的元素,井上雄彦在创作前有所犹豫,但这种犹豫转瞬即逝,他最终想要的是一种全新的作品。
正如井上雄彦所说的,“当年漫画连载的时候,我是20岁左右,我最擅长的是描述高中生的视角,或者不如说我只知道高中生的视角。在那之后我年纪也增长了,视野也随之变宽了,我想要描述的东西也变得更多了。”
于是可以看到电影版《灌篮高手》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在里面,一个是在剧情上,另外一个则是在情感基调上。
电影版在剧情上可以说是电视剧版的延伸,备受关注的大赛正式登场,井上雄彦选择了将湘北对战山王的比赛搬上荧幕,同时他又设置了第二条时间线,也就是宫城良田回忆的这条线,二者在电影中交替闪现。
有的人认为这种双线设置,尤其是宫城良田这条线是电影版《灌篮高手》的败笔,严重拖沓了比赛的进程,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宫城良田这条线才是影片的关键所在,也是井上雄彦倾注他30年心得的地方。
熟悉井上雄彦的都知道,除了《灌篮高手》之外他还有一部封神的作品,那就是1998年的《浪客行》,这两部作品的区别很大,如果用热血来形容《灌篮高手》的话,那么《侠客行》代表的就是死亡和修行。
在创作电影版《灌篮高手》时他有意无意地将《侠客行》的修行思考引入了进来,于是他的作品核心基调也是由青春热血变成了“活着,并不会总是事事如意。”
这也符合当初观看动画版的那群70,80后们如今的成长心境,尤其是电影中在描述如何面对亲人离世的思考上,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
电影一开篇,少年宫城良田他父亲去世,教他打篮球的哥哥宗太也在一次渔船事故中离世,一而再的亲人去世,让宫城良田的内心世界崩塌。
如何面对亲人离世带来的痛苦呢?是在悲伤中沉沦,还是逃避遗忘,影片展现了宫城良田三次不同的尝试。
第一次宫城良田的尝试是失败的。
他活在哥哥去世带来的悲伤当中不能自拔。经常偷偷钻进哥哥宗太的房间,戴上哥哥曾经戴过的面具,幻想着哥哥还在房间里。
甚至在比赛时也刻意模仿哥哥宗太的模样,穿上哥哥的7号球衣去参加篮球比赛,但最终他失败了。
妈妈带着他离开冲绳重新生活,彻底远离哥哥的影响,宫城良田开始进行第二次的尝试,他选择遗忘,但这一次依旧没有成功,玩世不恭,充满叛逆,在赛场毫无斗志,甚至因为骑摩托车出了交通意外。
两次尝试失败的宫城良田返回故乡,回到了海滩上那个他跟哥哥才知道的山洞,这成为他第三次尝试的关键。
在山洞里他找到一本篮球杂志,看到了哥哥在杂志上写下的战胜山王的誓言。
这个山洞在影片中其实也有寓意,更多的是一种少年的心灵寄所,代表着两个年轻人弱小而坚韧的梦想。此时哥哥的梦想跟宫城良田的梦想合二为一。
于是他重新穿上了7号球衣,戴上了哥哥的红色护腕,一黑一红双护腕,其实就是两人合力完成梦想的写照。
在这还有个细节,那就是宫城良田重新拿出扔在鞋盒里面的球鞋,也预示着宫城良田代表哥哥的梦想觉醒。
宫城良田无论是沉沦痛苦,还是选择遗忘都无法成功走出,只有在“继承”哥哥遗愿且和自我热爱结合在一起时,
才焕发了生命力。
这其实是井上雄彦想要表达观众们面对亲人离世痛苦时的一种关照,是对成长的回应。
曾经冲动炙热的青春,当下大多已换上“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过了肆意任性的年纪,生活袭来压力,逃离不了怯懦不得,唯有勇敢“告别”庇护,持续全力投出自己的“三分球”,才可成为人生赛场的强者。
如此就理解了为什么电影版《灌篮高手》会选择存在感不高的宫城良田作为主角,其实很简单,因为井上雄彦这些年视野变化被映射到了宫城良田身上,这些都是樱木和流川枫所无法完成的。
而在挫折方面,井上雄彦也进行了很多安排,比如说让樱木的背部受伤,以及流川枫关键时刻无法自己得分,只能选择传球给伙伴,以及山王泽北被打败后的下跪,这些都颠覆了之前对于电视剧版人物的认知。
好的作品改编无不遵循着一种原则,那就是创新和持续成长,而在这一点上电影版《灌篮高手》做到了,他并没有刻意地选择卖弄情怀,而是加入了新的故事,让整个人物更加生活化,除了热血,原来他们也跟普通人一样需要面对挫折和失败。
真的想感谢井上雄彦所做的这一切,想引用一句在电影中赤木队长所说的那句话,“我们不算是要好的朋友,但是谢谢你们”,《灌篮高手》作为一代青春的回忆,以这种形式回归,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喜欢。
上一篇:王劲松、张光北新剧开播,收视持续走低,观众差评理由出奇一致
下一篇:谁革了国产综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