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燃很热血!五一档领头羊《长空之王》,将引领电影市场全面复苏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今年的五一档,可以说绝无仅有,热闹非凡。
至今为止,已有18部新片宣布定档五一。
这个数量,创下了五一档上映影片数量的历史之最。
这所有的影片中,目前话题性最高,最受关注的,就是《长空之王》。
最近,《长空之王》陆续举办了多场路演和首映礼。
迎来首批观众的同时,我们也得以提前窥探影片的真实口碑。
有观众激动发圈:为《长空之王》鼓掌!
有专业人士评论:只有航空人才能真切体味其中的内涵和责任!
有人评论时情感浓度拉满:
电影好看!很燃很热血!也很好哭!
这些评论,代表着《长空之王》的三重优质:质量、专业、情感。
大V推荐度高达98%。
市场不会骗人,截止今日,《长空之王》预售票房已经突破6000万。
而整个五一档期所有新片的累计预售,是1.01亿。
也就是说,《长空之王》一部的占比,就超过了“半壁江山”。
不少观众或许跟皮哥一样有个疑问:
为什么是《长空之王》,这部影片,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它在还未上映的情况下就爆火出圈?
今天,皮哥就带大家看一看,《长空之王》之所以这么受欢迎的三个理由。
01、将“试飞员”搬上大银幕,科普中带着热血和悲壮
所谓《长空之王》,讲的就是一群与飞机有关的人。
而这群人,就是空军试飞员。
试飞员,顾名思义,就是在飞机刚刚研发出来,各项性能还不成熟的时候,进行第一批飞行的飞行员。
他们的任务,就是测试新飞机的工作状态,触摸新飞机的极限。
可以说,试飞员既是飞机的试飞者,也是飞机设计的参与者,更是飞机研发的改进者。
虽然这个职业听起来鲜为人知,但却是现如今国防力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试飞员的门槛也很高。
只有具备扎实的飞行理论基础、娴熟的飞机操控技术,以及过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有资格成为试飞员。
他们是守卫苍穹的“先行者”,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因为他们在执行试飞任务时,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这种危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新飞机本身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飞机,尤其是战斗机,既是国之重器,也是庞然大物。
有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最可怕的东西,是未知。
而新飞机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以及隐患,就是最可怕的未知。
试飞员们在飞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突发状况。
在测试飞机性能极限的时候,几乎就是在跟死亡赛跑。
《长空之王》中,就有飞行员遇到意外的镜头展示。
无论是双发失效还是高速跳伞,无论是飞机失事还是落地被拖行。
试飞员几乎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来完成这一工作的。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想都不敢想。
其二,是保飞机,还是保命?
试飞常常会遇到突发状况。
有的可以凭借技术、经验迅速处理,但有的状况过于严重,可能就会搭上一条命。
遇到这类情况,试飞员们就会在高空直接面临生死考验。
是殊死一搏,以保护飞机和珍贵的故障数据;
还是直接跳伞,保护自己的生命?
事实也证明,大多数的试飞员,都会选择保飞机和数据。
他们想要留下这些数据,帮助修复飞机缺陷,让我们最先进的战机,更快实现列装。
哪怕这种尝试会付出自己的生命。
胡军饰演的张挺,带着试飞员们来到一座群山环绕的公墓,陵园中都是牺牲的试飞员战士。
这一情节也不是夸大。
在我国,一种新飞机要试飞1000多个架次,所以几乎每年都有试飞员牺牲。
2021年4月27日,空军特级试飞员徐文,就在驾驶新型飞机测试的过程中失事牺牲,时年仅30岁。
据统计,70年以来,中国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180余型、22000余架国产飞机。
而这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数字背后,是试飞员遇到的500多次重大险情,以及32位优秀试飞员的宝贵生命。
在《长空之王》上映之前,很少有反映试飞员的电影。
而这群人,这群共和国的无名英雄,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了解。
所以,《长空之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看一看。
因为电影里的故事,几乎都有真实事件为蓝本,既有科普属性,也有故事属性,更带着一种肃穆和悲壮。
02、“试飞精神”薪火相传,家国情怀尽显
接触过军事装备的军迷们,可能会对《长空之王》有特殊的情感。
为什么?因为歼-20。
曾几何时,总有人拿国内外军事装备做对比,以揶揄我国的军事实力。
但如今,我们也自主研发出了歼-20,隐身能力全球顶尖,战斗力不输其他第五代战机。
而且,更加值得自豪的是,我们的空军,几乎是从一穷二白发展起来的。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国强提到,即便是朝鲜战争的时候,我们的空军,也几乎是零。
当时,我们不仅没有丝毫制空权,就连仅有的一些飞机,也不是自己生产制造的。
一句话,辛酸且真实:“我们那时候,缺的是所有。”
而在1950年代,美国的空军力量如何?
他们拥有3624架战斗机,已经装备了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F-94,而仅仅在6年之后,美国的战斗机数量就陡增至9353架。
看看当时美军的空军力量。
再看看那时候,我们志愿军的飞行员和飞机。
不仅不在一个档次,更不可同日而语。
我国的第一代战斗机,几乎就是人工用白纸“搓”出来的。
70年来,我们勒紧裤腰带追赶帮超,一代一代的中国航空人,一代一代的试飞员,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为新中国铸剑,为我们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周国强说得好,我们从望洋兴叹,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如今的同台竞技,并驾齐驱。
而这一切,仅仅过去了70年左右。
对一个国家来说,70年就是一瞬,这一瞬建立在先辈们生命的基础上,已经走出了中国空军的奇迹。
可即便如此,还有人不满意,吐槽我们不是最好,鼓吹我们不能实战,嘲讽我们是“后发优势”。
也正因为这种人的存在,《长空之王》才应该上映,才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剧中,胡军饰演的张挺说得好。
我们飞机的每一寸包机线,都是试飞员们,用命蹚出来的。
这里面的艰辛,谁能知道。
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和家国情怀,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
试飞员的背后,是中国空军由弱到强的奋进史。
所以,当这种隐藏在角落的神秘职业走到台前,当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有了故事,就应该被歌颂和呈现,就应该被赞扬和影视化。
皮哥自始至终相信电影的力量。
也相信大多数中国人,能读懂这里面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怀,更能与这群歼-20背后的英雄们深深共情。
03、质感过硬,工业感十足,畅爽燃爆
除了故事和情怀,作为一部商业大片,《长空之王》的制作,也相当硬核,相当能打。
第一个杀手锏,就是真装备。
讲飞机,自然要有飞机,更要有真飞机。
电影《长空之王》中,展现了不少我国的历代飞机装备,其中歼-20、歼-16、歼-10C等等经典型号全部真机亮相,让军迷大呼过瘾,一饱眼福。
这三架飞机,是我国空军歼击机“空中三剑客”,也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三款战机。
当看到歼-10C冲上云霄;看到歼-16徐徐起飞;
听到战斗机的音爆响彻影院,那种激动,那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是溢于言表的。
而这些装备的美感,在《长空之王》中也被尽数呈现。
导演刘晓世具有对军事装备的国际审美,曾拍摄过中国首艘航母、首款战略运输机等军用装备宣传片。
他肯定是最会拍战斗机的。
那种神秘的美感,那种幽灵一般的威严,那种装备的线条感和震撼感,在他的镜头下堪称完美。
这是歼-20真机在大银幕的首次亮相,也是它第一次以演员身份,出现在我们视野中。
就问你帅不帅。
第二个杀手锏,是真飞行。
飞行题材最困难的是什么?
是在大银幕上真实展现飞机的飞行特技和姿态,是尽可能明晰、简洁但又充实、震撼地拍出飞行器的动作逻辑。
这很难,因为即便有了装备,没有完备的电影工业基础,也很难拍出来。
可看完电影,皮哥被片中的镜头震撼到了。
有快慢结合的尾旋;有高空的翻转;
有音爆产生瞬间的龙吟;
有最大仰角的爬升……
而这些近距离的拍摄,即便在航展现场,也很难感受到。
但在《长空之王》中,一部电影几乎全部看完,爽不爽?
第三个杀手锏:是真对抗。
故事中有一幕,让人热血沸腾。
我国领空,被外机擅自闯入。
但战斗机有代差,我们拿人家没有任何办法。
外机更是挑衅:我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一口气,咽不下去。
所以,更高等级的飞机,必须被研发出来,而我们的试飞员,也抱着必胜的心态,鼓着一股劲。
这给整个《长空之王》提供了情绪燃点,也提供了故事情感的基础。
关于个人荣誉,也关于国家兴盛。
关于敌我矛盾,也关于奋发进取。
拍电影的时候,真实的试飞员们,就是演员们的“老师”。
不但教演员们去操作,更要给他们讲飞行的课目要点。
这是《长空之王》真实展现的基底。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刘选民先生,看完点映后三度落泪,说明《长空之王》拍得感人,拍得真实,拍得震撼。
而当这群不顾生死的英雄,默默为我们的共和国保驾护航。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真正的中国式浪漫。
对皮哥来说,《长空之王》就是五一档必看的电影。
《长空之王》很有希望打破五一档票房纪录,并引领整个电影市场全面复苏。
这也代表着我们的电影市场真正回暖。
作为五一档领头羊,《长空之王》几乎是带我们做了一个关于飞机的梦。
这场酣畅淋漓的热血飞天梦,值得每个中国人细品。
4月28日,让我们相约影院,不见不散吧!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