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倪闽景:把攸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声说出来,并一直讲下去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倪闽景很愿意讲。无论在政协会场还是日常工作中,交流对象是委员、媒体或是家长,他都乐于把自己所见所悟与大家分享。在他看来,作为政协委员,通过积极建言资政来凝聚共识,是责任,是义务。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更事关国家未来。从22岁当上物理老师到中学校长再到担任市教委领导,倪闽景从没有离开过教育领域。“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喜欢孩子,也热爱教育,希望尽我所能为国家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把攸关学生利益问题说出来
去年全国两会上,倪闽景提出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偏高问题。他在工作中注意到,多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呈现低龄、深度趋势。“很多家长有种观点,反正孩子早晚要近视的,不就是戴一副眼镜吗?于是,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面前,大家不约而同放弃健康底线。”
在倪闽景看来,有效减低青少年近视率是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育、卫生系统,更需要改变社会的固有认知。因此,他会把这类攸关学生切身利益、但又非教育部门一家能解决的问题,带到两会现场并大声说出来,引发大家思考,寻求社会共识,共同探讨解方。
同样道理,倪闽景在2020年政协会场上呼吁,要妥善解决境外高校留学生回国就学问题。当时正值海外疫情严重,一些留学生无法正常在境外就读。而在之前,每年都有学生因无法适应国外环境结束留学生涯。“他们如何继续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过去就没有统一政策。疫情后这类问题更突出,需要有关部门进行顶层设计。”
因此,在先期充分调研情况下,倪闽景通过撰写提案、社情民意、小组讨论、接受采访等形式提出问题,并给出自己建议——通过本科生插班生考试或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学生回国入学问题;并按国际通用规则,把部分国外学分转入国内学校。
这一呼吁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呼应。不久后,国家教育部发文,支持部分中外合作校高校接收持有境外高校录取通知书但又无法成行的学生。
“试想,如果没有政协平台,我们的这些关切只有周围一小部分人听到,但这个建言资政平台放大了我们的声音。”他直言,很珍惜政协这个平台,因此愿意活跃一点、多讲一些,但也希望社会能够完整了解委员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不仅在政协会场,这些年对于一些教育领域热门话题,倪闽景总会在不同场合作出回应。在他看来,一些争论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进而引发家长、社会的焦虑与不安。“每个人都能从自己角度理解教育问题。但作为教育行业管理者及政协委员,我觉得应该把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说出来,也有必要把教育部门决策背后的所思所想讲清楚,进而凝聚社会共识。”
推动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
打开倪闽景厚厚的笔记本,如果从第一页翻起,是教委的工作记录;从最后一页翻起,则是他为履职所做的“功课”,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简单放过,先记下,再思考、调研、总结,最终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提案。
倪闽景记下过这样一件事:几年前接到一通家长电话,反映孩子在某周末上午同时要参加数学和英语两个竞赛,希望教委能协调分开竞赛时间。当得知表示无法调整时,家长瞬间大哭起来……这让他思考良久,最后形成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建议。
“国家提出‘双减’,就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过度‘内卷’。教育的功能是提升人、培养人,而不只是简单的选拔人。”倪闽景说,“双减”减去的是那些没有意义的作业和考试,让孩子们有足够时间能够全面发展。就像他一直所说的,生命有缝隙,阳光才能照进来。
但他也提醒,“双减”从不意味着孩子们不要努力学习,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能否找到有效方法,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得更多样、学得更快乐,“还有一点很关键,‘双减’下的教育要腾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做好科创教育的‘加法’”。
因此,倪闽景将在今年两会上带去提案,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科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国家发展已经从过去跟跑到如今逐渐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背后需要有一大批科创人才作支撑。”在他看来,科创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科创教育需要练“童子功”,因此更需要社会细心呵护、厚植土壤。
“试想,现在科技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但我们的科创教育理念、模式却还因循守旧,那这样培养的学生很难不被时代淘汰。”倪闽景认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关注科技与社会不断进化的趋势,把握技术对社会产生的颠覆性改变,以此来校准教学方向,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奠定学生的科创基础。
当然,科创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之上,孩子们需要更多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双减’留出来的时间就完全可以用在这里。”倪闽景建议,孩子们能在课余时间走进高校、科研机构与高科技企业,亲身体验科技的发展,激发起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再通过校园系统培养,成长为有竞争力的科创人才。
“未来5年,我都会关注这个话题,一直探索下去,也会在各种场合一直讲下去。”乐观的倪闽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