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历时十余年研发,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项目宣告失败,SpaceJet遭弃揭示日本研发关键痛点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15年11月11日,完成首次飞行的MRJ初号机抵达停机坪。
据日本媒体报道,2月7日,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宣布,彻底停止喷气式支线客机SpaceJet的研发。由此,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项目正式宣告失败。在表示遗憾之余,也不禁让人产生如下思索。第一,这一项目失败暴露出日本在研发支线客机问题上欠缺综合性、战略性考量。SpaceJet项目的原名为MRJ,2004年便公布了设计方案,并于2008年正式启动。原定于2013年向ANA控股交付第一家喷气式支线飞机,但由于向欧美厂商采购主要零部件的计划进展不顺、存在非法使用信息等各种因素的阻碍,原定的交付时间一拖再拖,之后又连续多次推迟交付,且最终“不了了之”。坦言之,支线飞机的研发并不类同于汽车、家用电器等相对简单的产品研发,它需要多个产业的战略协同,以及跨部门、跨领域的统筹协调,同时更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撑和人员保障,可以说,其完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与综合技术研发能力的集中性攻坚。更为重要的是,在三菱重工看来,未来还要再向这一项目投入几千亿日元的庞大资金,但收益前景堪忧,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项目。由此观之,三菱重工在这一项目研发上,明显缺乏必要的中长期考虑,在自身及外部还不完全具备足够条件的情况下,就仓促立项并启动研发进程,该项目必定走得曲折、艰难。
第二,这一项目的失败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飞机领域相关技术竞争将更为激烈,且涵盖面更广。对于项目的失败,三菱重工给出的官方解释为,“与最新的技术相比,SpaceJet的竞争力下降;同时需要重新考虑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电动化等适合“脱碳”需求的问题,为此需要重新设计”。由此不难发现,航空领域的技术竞争已并不单纯局限于“飞起来”的简单问题,而是扩展到了“飞得更高、飞地更好”的复杂问题。简言之,未来的飞机要实现“五个更”,即使用更少的燃料,飞跃更远的航程,提供更大的操作便捷度,实现更高的使用效率,和释放更少的二氧化碳。这不仅代表了航天航空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是未来所有产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全球能源成本高涨及“去碳化”技术要求日益提高的时代背景下,节能减排的效率问题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同时也将是决定产品本身市场前景的关键性指标。第三,SpaceJet项目的失败或将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作为三菱重工的企业行为,放弃SpaceJet支线飞机的研发或许只是暂时性的无奈之举,但作为国家行为而言,日本还是会在不远的将来重启类似于SpaceJet支线飞机这样的研发项目,因为其毕竟关系到国家的航天航空安全。随着SpaceJet项目的“关张”,相关开发人员将换岗至防卫领域,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也将被运用于日本下一代战机的研发之中。由此,我们并不能说日本完全放弃了在飞机领域的技术研发,只是暂时调整了战略重心,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军事用机的研发与生产。总之,对于日本SpaceJet项目的失败,我们需要客观、辩证地分析与探讨,吸取经验、反省教训,争取实现在多个重大攻关项目上的战略性突破。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