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一周年:“能源供给+通胀”双压之下,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何去何从?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发生。一年来,这场冲突成为持续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重要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承受着能源供给和通胀的压力。
冲突前一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格拉斯哥会议举行,这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会议。会议取得一些可喜进展,包括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成立致力于推动金融机构的投资与净零排放目标相一致的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等。
彼时,一些金融界人士乐观地认为,“全球绿色金融将在徘徊中继续前进”。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增多。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昨日发布《绿色金融蓝皮书(2022)》指出,面对日益紧迫的气候变化和环境议题,缺乏共同标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难以达成、能力建设不能满足需求、国际政治不确定性等,都已成为阻碍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重要挑战因素。
国际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可为国际绿色投融资活动提供一套通用的项目国际合作语言,既是界定和规范绿色金融业务的必要依据,也是帮助市场参与者识别绿色资产的重要参考。由于各经济体的发展阶段不同,在全球气候变化上,各主体的责任和角色不同,目前绿色金融在全球标准统一上仍存在协调困难。蓝皮书认为,这些众多不一致的绿色金融标准增加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沟通成本和壁垒,也造成了绿色资本跨国流动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进程。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地理位置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这些国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双边和多边机构提供的气候资金。蓝皮书披露,尽管发达国家承诺到2025年每年共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和动员1000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气候资金,但过去几年,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和动员的气候资金总额与其承诺的目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这说明发达国家并未完全兑现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缺乏在国际社会共同发声的窗口,难以呼吁或督促发达国家兑现承诺。
在国际政治不确定性方面,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的割裂加剧,增加了国家之间合作活动的正常开展;近年来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也促使各国将精力转向民生问题,难以保持对可持续发展的一致贯彻。因此,蓝皮书指出,政治和公共事件等外部客观环境因素减缓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进程。
那么,未来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将何去何从?
蓝皮书分析,挑战虽然大,但绿色金融领域在2021年的一系列行动为未来全球绿色金融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旨在协调各气候与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的全球标准的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于2021年成立,并于2022年继续完善组织架构并推进各项工作。
——格拉斯哥会议期间,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该目录是中国和欧盟共同认可的可持续分类标准,也是推动全球绿色金融标准区域间协调的重要一步,对于引导绿色资本跨境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2021年升级为常设的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并发布《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制定了2021—2025年在G20框架下协调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具体规划,这明确了G20在2022年及之后的重点工作方向。
蓝皮书认为,面向未来,尽管经济衰退、地区冲突、能源供应、贸易保护等问题和矛盾持续存在,但随着基础的巩固和挑战的解决,全球绿色金融依然将在整体经济政治的逆境中不断发展,并有望进一步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