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曹杨人】父亲养老成难题?社区民警充当“解铃人”,倾力调解化纠纷!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在这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在曹杨新村派出所的关心支持下,在陈传鑫警官卓有成效的工作下,在我们共同的配合下,父亲的养老问题,最终妥善地解决了!……”
日前
曹杨新村街道
收到了一封感谢信
字里行间都充斥着
居民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感激之情
顺着这起解纷事件的起因经过抽丝剥茧
可以从中体悟到基层干部
“沉入社区、守护社区”的真谛……
家庭矛盾难化解
“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陈警官!”
下沉源园居民区工作了3年之久的陈传鑫,是居民们十分熟悉的“贴心人”。
正因如此,居民陈先生在遇到家庭矛盾后,与90多岁的父亲“周旋”了数天之久仍没有进展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陈警官。
“我几乎用尽了所有我觉得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还是屡屡碰壁,这时,我就立即向陈警官求助。”
如何为父亲养老,是这场矛盾纠纷的起因。原来,自今年元旦老伴去世后,陈先生的父亲就提出了在三个子女家中轮流居住的想法。但因子女们都年过七旬,自身身体条件欠佳,家中几乎都住有三代人,且都已不在曹杨辖区内居住,恐老父亲过来后双方起居都将受到影响,九旬老人轮换住所也舟车劳顿,便商量着子女们轮流到老人家里照料、陪伴老人。
但这提议却被老父亲一口否决。由于陈老父亲性格比较倔强,他人的想法怎么都听不进去。即便子女们尝试与父亲沟通,但后者没有留下任何商量的余地。眼见矛盾愈演愈烈,陈先生只好向陈传鑫求助。
接到求助时,对调解纠纷颇有经验的陈传鑫按照规定程序上门调解。“但我发现,这件事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在介入调解的初期,陈传鑫入户谈心不下数十次,但进展十分缓慢,无论如何为老人梳理线索、分析原因,对方仍是拒绝沟通,坚决“不买账”。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找准矛盾攻破点
“何处养老是归因!”
民生无小事。陈传鑫深知,无论矛盾从何而起,作为警务人员,切忌不可妄下定论,而是要在收集线索、盘清诉求、理性判断下,寻找“最大公约数”。为此,他采取了“两步走”——
第一步,稳住双方情绪。期间,既要有“树洞”的包容“尺度”,也要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共情“温度”。在每一次对话沟通过程中,陈传鑫始终心平气和,无论是“气话”还是“心里话”,他都俯身倾听、认真回应。
在矛盾激化最为强烈的几天,陈家老父亲还赌气前往派出所,硬是坐了好几天,只有饭点和睡觉时间才回家。陈传鑫便与所里的同事“通了气”,全所都将老人当做来“串门”的“客人”,不时上前聊聊天。夜晚气温下降,还为老人准备了垫子和薄被。
第二步,协助解决根本问题。陈传鑫充分动用“脑力”“脚力”,以更深入地抽丝剥茧,寻找这场家庭矛盾的根本归因。
“很多时候,可能最本质的问题,会被放大的争执与对立所掩盖。”为此,他特地抽出大半天时间,以“倒推”的形式,寻溯陈家父子间矛盾爆发的本源和双方的真正诉求。“后来我发现,陈家老父亲就是想要一个老年生活既有保障,又能长时间获得陪伴的容身之所;陈家子女们则希望在尽孝之余,也能妥善平衡好自身家庭的日常生活。”
于是,陈传鑫向陈家老父亲提议到敬老院养老,并对相关政策和服务进行了详细介绍,子女们也承诺一定会定期探访,老人这才有所松动,在考虑了一段时间后欣然答应。这场持续了进两个半月的家庭矛盾终于得以化解。
子承父业续荣光
“让居民的每一项诉求都有最好的着落!”
3月底,在一个微风和煦的日子,陈传鑫驱车将陈家老父亲送至了敬老院。三天后,一封感谢信也送到了派出所。而这几页薄纸,陈传鑫看得相当重。
“让居民的每一项诉求都有最好的着落,就是我作为一位普通社区民警,最大的心愿。”不仅如此,每处理完一个案件,他都会再度复盘总结、提炼经验。“在基层,一定要‘沉入社区’,不断磨练业务本领,‘守护社区’的能力才能再夯实、再提高。
实际上,这背后还有一个“子承父业,再续荣光”的故事——陈传鑫的父亲陈德骅,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劳动模范,经常为儿子“指点迷津”。
在曹杨一村旧住房成套改造签约期间,一户居民内部对房屋使用权问题起了分歧,一筹莫展之际,父亲的言传身教为他点亮了明灯。“你试着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用真心、真情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也不是公安一家能‘包打天下’,要学会借力巧干。”
陈传鑫立即有了思路。他借力“靠谱解纷中心”平台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各种调解资源和力量下沉一线,积极发动居委会、业委会和律师事务所,组成 “四位一体”矛盾调解专班,将原先程序化的“硬性”调解转变为拉家常式“柔性”调解,与王家所有子女、孙辈一一见面,记录下各方诉求和实际困难,将彼此的难处和让步意愿及时告知对方,最终矛盾得以化解。
在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像陈传鑫这样的社区建设者还有很多,他们的血液中始终流淌着曹杨人经久不息的“红色基因”。接下来,“靠谱曹杨人”们将继续当好推进社区发展建设的“绣花针”,通过“穿针引线”,把来自各个部门、各方力量的“千条线”,拧成解决问题的“一股绳”,“绣”出新时代的美好画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