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专栏——钱币故事】故事 | 第四套人民币背后的故事(二)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周末专栏——钱币故事】故事 | 第四套人民币背后的故事(二)
第四套人民币体现了政治性、艺术性和独特民族风格的高度统一。这套人民币纸币的设计、印制,标志着我国钞票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防伪性能的新发展、新成就,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那么,关于这套人民币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美术专家侯一民、邓澍
与第四套人民币设计
“六亿神州尽舜尧”,源自毛泽东的诗词,也是第四套人民币的主题思想。在人民币设计美术专家组讨论票面主题时,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杰出代表——侯一民,提出了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他说“人民能不能团结,国家能不能安定,是关系到我们这个国家能否发展的重大问题”, 这个观点得到另外四位美术专家的赞同与坚持,第四套人民币的主题思想才从最初的反映“四个现代化”转为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内容。
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5元纸币
正面藏族、回族人物头像
图片来源:中国印钞造币官网
谈起当年的创作思路,侯一民与邓澍夫妇依然激情四溢:我们俩画这些票面人物就根据毛主席的一句诗词——“六亿神州尽舜尧”。我们不是从猎奇的角度画,不是只局限于把这个民族和那个民族区别开,而是把他们作为国家的主人、作为舜尧来表现的,这个立意我们一开始就很明确。所以人物不是突出贵族化,而是塑造一个个很普通的劳动者,赋予他们一种主人的精神状态,同时还要体现出人物健康的美,这是我们刻意追求的。
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10元纸币
正面汉族、蒙古族人物头像
图片来源:中国印钞造币官网
任何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复杂而艰难的。侯一民向我们描述了当时塑造人物的思路与历程:在设想每一个人物是一种什么气质的时候就要细致了,高山的民族跟平原的民族就不一样,如傣族中的汉傣和水傣,就像石头和水似的,一个刚一个柔;苗族是个很质朴的民族;生活在高原的藏族,气息中带点野性。所以每个民族形象里面都有很细微的东西。
侯一民与邓澍对各民族、各类人物的风俗、习性、特征、气质有着深入的、系统的研究,也曾创作过这类题材的大型壁画,因此在创作第四套人民币上的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彝族、苗族、壮族等人物时,他们多年的艺术积淀加上到少数民族居住地采风、寻访、收集素材,综合起来、融会贯通,使他们笔下的各民族人物形象准确、性格鲜明、气韵生动、惟妙惟肖,这套人民币的设计与雕刻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首肯,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也使少数民族人民感到骄傲。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80年代乃至当今,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并从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安定,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侯一民和邓澍分别从1958年和1961年开始参与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设计的。他们主要负责票面上人物、风景的设计与绘画,先后创作了16个票面上的人物与风景共20幅。这对夫妇,现实中生死与共,事业上志同道合,搭档里珠联璧合。侯一民谈起人民币设计时称:我们的合作是“混合双打”。好处是人的形象可以不大一样,把人物形象叉开,保留一点别样的感觉。邓澍说:构图必须是他来画,因为要跟票面相结合,大的方面规定以后我来画,画完他再改,改完以后我再画、他再改。尽管她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曾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了6 年,但在侯一民面前她是个典型的“夫唱妇随”。
“为人民而艺术”, 对我们已不仅是理性的需要,而是天经地义。看到他们从事人民币设计的30年,看到他们的艺术之路,我们强烈地感知到了他们对人民、对艺术的赤子之心。【1】
【1】注释:出自《中国名片:人民币》编写作者朱继红
转载请注明作者为“工银金行家”。